本期的Special Space(特别策划)其实并非主题先行,而是我们意外发现收集到的大多数稿件都不约而同地写到了“父亲”,于是据此提炼出因父之名(Fathers)的主题。它与2008年第104期Granta的主题“撞车”了,这是另一桩意外,说明“父亲”乃文学的“频发”题材。
虽然每个生命都由母亲孕育,但父亲才是生命的原点。这决定了父亲的权力。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有“慈母与严父”的分工:母亲担当生理养育,父亲执行社会教化,母亲溺爱,父亲管束。父亲不仅象征权力,也是制度的化身,是天性的敌人,是每个成长中的生命要反叛的对象。但父亲的形象仅止于此吗?
廖雨辰在《寻父记》讲述了一个奇特的的故事——小说主人公通过母亲的讲述拼凑出关于画家父亲的记忆,以及父亲是如何变成一棵树的。孙一圣的《爸你的名字叫保田》同样是一个寻找父亲的故事,但父亲在故事中是缺席的,如同《等待戈多》中徒劳的等待,这个故事中的父亲最终也未能出现。
任晓雯的《最后一个夏天》写了一个小女孩在童年最后一个夏天里发生的一切,关乎“父亲”这一角色的改变,拆射出大时代巨变对于小家庭的影响。赵松的《爸》描述了一段特殊的、超越血缘关系的类父子关系,展现了谜一般的心理现实。
而在陆源的《婴儿》中,我们则看到一个民国时期的单身父亲,为婴儿的哺乳到处奔走。
最令人惊讶的是马一木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房卡》中所描写的父亲,完全颠覆了所谓“慈父”的形象,他以儿子送给父亲的一份特殊礼物,勾起两代人的情欲躁动。巴西作家米歇尔·劳布的《动物》是本期唯一的外国作品,来自2012年第121期的Granta,他以狗、猫、鸭子、水獭等动物为线索,串联起关于父亲一生的记忆,勾勒出一个巴西父亲的性格。
在读罢这些小说后,我们邀请了小说家顾湘特别为这一专题创作了系列绘画,发表在Art(艺术)部分,为读者提供关于“父亲”的视觉联想。
在专题之外的Regular Space(自由组稿)单元,王梆的《自由》是“我”在发廊的一段痛苦经历,周恺正在创作中的长篇《盲无正》第一章是一则关于盲村的超现实寓言,它们共同构成Fiction(虚构)部分。Non-fiction(非虚构)部分是陈雪的《横街故事》,她用食物唤起了对横街的童年记忆。Reading(深读)部分是艾洛对加拿大女诗人、古典学家安妮·卡森出版于2012年的《安提戈涅》英译本的研究。
Parasite(刊中刊)发表了上期《天南》中艾多斯·阿曼泰和纳张元两篇小说的英译,同时有本期周恺《盲无正》的英译。
本期Entrance(入口)精选了寒玉近半年创作高峰期的九首诗,第一首是《立夏》,Exit(出口)则发表了吕德安的长诗《仲夏的一天》节选,它们正好契合了《天南》这一期编辑的时间跨度。我们度过了一个酷热无比的漫长夏天。秋凉渐起时,《天南》由双月刊改成了季刊,此期正是新的开始,希望读者继续支持。
封面作品:顾湘《罐》,2013年。
本期绘画特辑:顾湘,《因父之名》,2013年。
Peregrine, An English Companion to Chutzpah!Magazine, Issue 15
导览| Guide
入口|Entrance
寒玉:诗九首
特别策划 | Special Space
因父之名|Fathers
廖雨辰:寻父记
孙一圣:爸你的名字叫宝田
任晓雯:最后一个夏天
赵松:爸
陆源:婴儿
马一木:查泰来夫人的情人的房卡
米歇劳布:动物
艺术|Art
顾湘:因父之名
自由组稿 | Regular Space
虚构|Fiction
周恺:盲无正
王梆:自由
非虚构|Non-Fiction
陈雪:横街故事
深读|Reading
艾洛:卡森的词条出入口
刊中刊|Parasite
Peregrine
An English Companion to Chutzpah!Magazine, Issue 15
Na Zhangyuan, Chronicles of the Ancient Village, translated by Nick Admussen
Aydos Amantay, The Failure, translated by Canaan Morse
Zhou Kai, Hopelessly Blind, translated by Eleanor Goodman
出口|Exit
吕德安:仲夏的一天(长诗选章)